胀气、便秘、频繁夜醒!治娃的"小毛病",这套抚触操真管用!

发布时间:2022-02-16

对于婴幼儿来说,抚触带来的刺激和欢乐是无与伦比的,尤其是父母亲自给孩子做,不仅能让娃感受浓烈的爱意,又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对于婴幼儿来说,抚触带来的刺激和欢乐是无与伦比的,尤其是父母亲自给孩子做,不仅能让娃感受浓烈的爱意,又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而且还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宝宝的体格和智力发育,增强免疫力,让娃不受肠胀气的骚扰,每天都能高质量入眠!

家有0-1岁的宝宝,家长一定要亲自坚持给娃做,你会收获不一样的体验哦!

这是小编从朋友家金牌月嫂那学来的,术业有专攻,小编悉心求教,学会了才来教你们。

那抚触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都有哪些呢?接下来睁大眼睛仔细看哦,小手记得点收藏!

1、头部的抚触

一只手轻轻捧着宝宝的头部,用手掌从额头部发际处向后抚摸,双手交替进行。

①抚触额头

用双手拇指指腹平行从额中部向两侧轻推,并在两侧太阳穴位轻轻压一下。

②抚触眉毛

双手拇指指腹相对,沿着眉弓的方向向两侧轻推。

③抚触眼睛

双手拇指指腹相对,沿着双侧下眼睑向双侧太阳穴的方向轻推。

④抚触面部

双手的拇指指腹平行从鼻子的两侧向耳朵的方向轻轻抚触。

⑤抚触嘴部

双手的拇指指腹相对,从两侧的嘴角或上唇中间向双侧的耳垂方向抚触,当宝宝出牙时,嘴部的抚触可以减轻由于出牙而引起的口腔不适。

⑥抚触双侧耳朵

用双手的拇指、食指,轻轻按摩宝宝的耳廓,从上向下。

2、抚触背、臀部

宝宝取俯卧位,先让宝宝侧卧,侧卧时一只手扶住宝宝的肩部,另一只手做宝宝的背部放松,并注意俯卧时宝宝手的位置的摆放,让宝宝从仰卧位变成俯卧位。

新生儿俯卧位先做背部的抚触,有助于宝宝安全感的建立。

3、抚触胸腹部

让宝宝从俯卧位变成仰卧位,轻轻搓热双手,先把双手掌心放在宝宝的双肩上,让宝宝适应,然后用双手手掌在宝宝的胸腹部自上向下做分分合合和双侧交叉的动作。

4、抚触腹部

用右手的手掌从宝宝右下腹开始,到右上腹围着肚脐做顺时针抚触,当右手手掌到左侧腹部时,再用左手的手掌,做向下向内抚触。

注意:新生儿脐带未脱落时,腹部不适合按摩,最好等脱落以后再进行。

腹部的抚触是根据肠道排泄的途径来做的,即顺时针方向,否则不利于宝宝的排泄。

最后把双手四指放在宝宝的腰部,大拇指放在肚脐两侧,双手拇指轻轻外推。

5、抚触臂部

一只手握住宝宝的手臂,另一只手由上肢肩部往下轻捏到前臂至手腕。同样的方法抚触另一只手臂。

6、抚触手腕

双手的拇指、食指的指腹同时轻捏宝宝的腕部,然后轻轻抚触宝宝的手腕。同样的方法抚触另一只手腕。

7、抚触手部

用双手食指、中指轻轻固定宝宝的手腕,用双手拇指从宝宝掌根部轻轻向手指指部推。

用一只手握住宝宝的手腕,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轻捏宝宝的每一根手指,同样的方法,抚触宝宝的手臂。

8、抚触腿部

抚触腿部时用一只手握住宝宝的脚腕部,另一只手轻捏腿部,依次从大腿、膝盖、小腿往下轻捏。

9、抚触脚部

双手握住宝宝的脚掌,用拇指的指腹由脚跟向脚趾的部位轻推,然后轻捏宝宝的每个脚趾。

抚触频率:每天做1-2次,每次5-10分钟左右,每个部位做2-4个八拍。

抚触虽然好处多多,长期坚持不仅能促进宝宝发育,提高免疫力,改善娃的消化功能,但没有父母参与的抚触,是不完美的!

小编希望所有的宝爸妈都能亲自参与其中,这样还能提高宝宝的观察力,让娃更自信,拥有安全感!

说完了抚触步骤,关于抚触的时间、温度大家也有很多疑问,贴心的小编也总结了7点注意事项,请查收!

1、抚触时间

婴儿抚触时一般在洗澡后、早晨起床前和晚睡前,或在宝宝进餐半小时后进行,或根据宝宝的情况选择。

如果孩子饿了困了,那就先满足娃的基本生理需求,在娃心情愉快的时候进行抚触,亲子关系才会更甜蜜哦!

2、抚触时爸妈要双手清洁,无指甲,不戴任何首饰,以免损伤宝宝皮肤。

如果你以为抚触只能用双手,那可就太落伍咯!

下图中的这些小登西都是可以当做抚触工具哦,不过要保证这些物品是干净卫生的!

3、选用无刺激抚触油。抚触过程中,切忌用力太大,别把宝宝细嫩的皮给搓伤了。

4、保持适宜的房间温度,28度左右,顺便播放舒缓的音乐。

5、在抚触时,动作要轻,因为宝宝胸腹部皮肤很敏感,别弄伤宝宝皮肤,另外注意脐部护理。

6、宝宝生病或拒绝不配合的时候,就停止抚触。

7、不熟悉动作的父母,可以慢慢来,不需要第一次就做完所有部位,随着家长的熟练程度和宝宝的适应情况来完成即可。

抚触和推拿就像同父异母的兄弟,共同点在于:手法都是作用于小儿的体表,都能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

但抚触只是保健(或情感交流),没有治疗作用,也没有特定的穴位,不注重手法,只要轻柔即可,而且只适合婴儿。

而小儿推拿是在中医理论下开展的,有特定的穴位,手法,既能保健又能诊治,还有防预的作用,且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猜你喜欢
便秘
编辑推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