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有一位记者问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皮察,“在您的一生中,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里学到的?”
他说:“我个人觉得,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在大学,也不是在实验室,而是在幼儿园。”
他继续讲道,“在这里,我学会了很多,比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饭前要洗手,饭后要休息;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哪里拿的东西要放回原处……”
而诺贝尔获奖者卡皮察,讲到的这些其实都是一些生活的习惯,而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形成的。
作为家长是孩子习惯形成的主要责任人,孩子在上小学之前一定要让孩子形成4个良好的习惯。
不仅仅有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更容易让孩子成为一个受别人欢迎的人,让孩子自理能力更强,也让孩子学习成绩更好。
孩子6岁前,四个重要的习惯,要尽早地培养妈妈,别忽略
第一个:睡眠习惯
“孩子困了自然睡,孩子玩得这么兴奋,肯定是不想睡”,这些错误的睡眠习惯,会让妈妈错过孩子睡眠引导的关键期。
孩子在小婴儿时期他是没有办法自己入睡的,需要父母的哄睡,所以妈妈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睡眠习惯。
比如说孩子一天要睡多少个小时,孩子犯困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的信号,尽量地帮助孩子形成固定的睡眠时间。
帮助孩子形成固定的睡前仪式:孩子在睡眠前两个小时先喝奶洗澡,刷牙,读绘本,关灯,拉上窗帘睡觉。
每天有这样的个仪式就会让孩子知道,当我喝奶洗澡之后,下一个步骤就是要睡觉了,孩子潜意识里面就会知道要睡觉了,慢慢地进入睡眠的状态,更容易让孩子快速地入睡。
对于6个月以前的孩子来说,每天的睡眠时间要占到50%以上,睡得好能够让孩子长得更高,睡得好能够让孩子大脑得到足够的休息,让孩子学习东西时反应更快,大脑更聪明。
第二个:进食习惯
奶奶带的孩子自主进食的能力就会比较弱,因为奶奶喜欢喂饭,生怕孩子吃不饱。
事实上,英国医疗机构和美国儿科学会都建议孩子开始添加辅食之后,就要尝试给孩子制作手指食物,让孩子自己拿手来自主进食。
到了孩子8个月左右,尽量地让孩子自己用手抓食物自己吃,到了孩子一岁之后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拿勺子吃饭。
孩子在自己吃饭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吃饭的乐趣,还能够锻炼他手指的灵活度,从而刺激他的大脑,孩子自己吃饭也能掌握自己的食量,让孩子吃饱吃好吃的开心。
一天要吃三餐,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有助于孩子补充足够的营养,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第三个:排便习惯
孩子除了睡和吃之外还要拉,毕竟孩子吃进去的东西,除了吸收之外还会有食物的残渣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
而孩子在一岁半之前大多数因为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以及肛门括约肌还不是很成熟,都会使用尿不湿,孩子的屎尿会拉在尿不湿上。
但到了孩子一岁开始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家长要尝试锻炼孩子自主如厕,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坐便器,让孩子坐在坐便器上面学会大小便。
最迟在孩子三岁之前要让孩子学会大小便,这样上幼儿园也会更方便一些。
第四个:卫生习惯
在很多大饭店门口会有一个牌子,衣冠不整不许入内,其实就是要告诉大家,平时要注意卫生,注意整洁。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时候会产生“首因效应”,如果平时注意卫生注意打理自己,就能让别人产生更好的印象。
作为家长要从小教会孩子定时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裤的卫生习惯。
还要教会孩子不要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
这样的习惯才能让孩子长大之后,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欢迎。
6岁之前孩子的可塑性很高,几个重要的习惯要尽早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