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糖果5个多月时,就会说“mama”了,当我把她抱到小区广场时,好多老人都在夸小糖果聪明。
孩子被夸了,糖妈当然很开心。但理智告诉我别开心得太早,因为我还听过另一种答案——说话晚的孩子更有福气。
孩子说话晚姥姥不在意,娃上幼儿园后拉开差距
曾有一位宝妈私信我,她由于工作原因,没有时间自己带宝宝,宝宝从5个月开始,就经常跟着姥姥生活在一起。
老人家哪儿都好,对孩子也很上心,唯一让人担心的事,就是她不爱教孩子说话。孩子到1岁还不会喊爸爸、妈妈,有什么事只会大哭、大叫,用手指来指去。
宝妈脑海里曾经冒出过不好的想法,怀疑孩子发育有问题。但老人并不在意,还表示“语迟”的孩子更有福气,到2岁自然就会说话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孩子确实会说更多词语,宝妈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可没想到,上幼儿园后,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慢慢拉开了。
其他小朋友在课堂上叽叽喳喳,或是在聊天,或是回答问题。自己家的孩子不吵不闹,很少发言。虽然很乖,但跟老师的互动很少,而且不积极。
老师不止一次让家长多关心孩子,并表示孩子这种情况,在幼儿园很吃亏。老人这才感到自责,没能早一些让孩子学说话。
“语迟”的宝宝更聪明?看看过来人的经历
糖妈和许多宝妈讨论过这个问题,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说得对,而且举出了身边的例子。
“我叔大伯家的孩子3岁才会说话,结果小时候是学霸,长大后当官,家里人都说他是贵人”。
“我家孩子7个月时,就会说好几个字,目前在小学是个学霸,连老师都承认他聪明”。
“亲戚家的孩子也是说话很早,当初他到处炫耀,结果孩子长大后很差劲,闹了个大笑话”。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了。大家对孩子说话早和说话晚,各有不同的猜测。事实如他们期待,但也很可能令人失望。
家长们很容易将孩子的各种表现与智商挂钩,希望孩子聪明伶俐,未来有前途、有福气,但说话这件事并不能决定孩子的命运。
研究发现,控制孩子说话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侧。而孩子智商高低,与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关系更大。
也就是说,孩子说话早晚,和智商并不存在直接联系。但相比之下,说话早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更强一些,也能通过语言不断刺激大脑思考和发育。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10个月左右,就能清楚说出一些简单的字。例如“来”、“拿”爸爸和妈妈等。1岁半左右表达能力逐渐增强,2月左右说话开始变得连贯。
影响孩子说话早晚的因素,一是和遗传有关,但更多的正在后天受家庭影响,许多家长忽略了。
为啥有些孩子说话早,有些孩子“语迟”?
研究发现,婴儿有超强的语言能力。他在不会说话时,就能辨别出不同的语言,并将自己经常听到的语言,默认为母语。
因此宝宝是有早说话能力的,但何时才能说出来,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家长不经意间营造的语言环境
很多家长以为,教宝宝说话,一定要面对面说给他听。其实在大人平时正常聊天或打电话时,宝宝就已经在悄悄听着了。
如果家长只在教宝宝说话时,才让宝宝听见各种词汇,而在平时房间内格外安静。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宝宝,说话也会比较晚。
教宝宝说话的难度过高
不是所有家长都相信“语迟”是福气,因此会刻意早早教宝宝说话。可最后发现,宝宝反而不愿开口了。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很有可能走进的一个误区。可能是让宝宝觉得学说话太难了,或是家人教的句子太长,教宝宝学说话的频率过高,遇到一个佛系宝宝便不愿给面子开口。
家长不必心急,但也别等着宝宝长大了自己学会说话,平时要注意以下几件事,有利于宝宝的语言发育。
别傻傻等着宝宝自己开口说话,家长这样引导
《发展心理学》提到过,孩子的语言发生时间,约在10~14个月之间。
因此家长要清楚,别人家宝宝5个月就会说话,不必着急。宝宝超过10个月,到了14个月左右,还不愿意开口说话,就要多加注意了,平时在引导宝宝说话时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不放弃“单向沟通”的机会:宝宝在四五个月之前,基本上是不会开口说话的,如果说话,也是无意识发声,这期间家长不必要求孩子有回应。
我们可以在换衣服、喂奶或者换尿不湿时,用清楚的口型以及清晰的发音和宝宝说话。简单告诉宝宝,我们换衣服啦,来喝奶等,引导宝宝慢慢发声。
不对1岁半以后的宝宝说叠词:拿拿、饭饭、猫猫等叠词,是宝宝比较容易学会的词,在1岁前确实可以帮助宝宝更快掌握词语,并说出来。
但要注意宝宝1岁后,思路和吐字逐渐清晰了,就不要继续对他说叠词。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正确理解每个词的意思和字与字之间的逻辑。
拿拿可以进步成拿来,猫猫可以改成小猫,同里也要将“饭饭”这类的词,直接说成吃饭。才更利于宝宝语言能力继续发育,折叠词说得再多,宝宝思维方式也是停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