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爸爸跟妈妈吵架,孩子都会护着妈妈?背后藏着3个因素

发布时间:2022-04-29

闺蜜兴奋地讲了一件关于2岁儿子的事情,她表示虽然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但是想起来依然会非常感动。...

闺蜜兴奋地讲了一件关于2岁儿子的事情,她表示虽然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但是想起来依然会非常感动。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有一次她与老公在家闹着玩,老公举起手中的棒子,作势要打她。这时2岁的儿子哭着跑过来,对着爸爸又是打又是踹,直到妈妈抱起才住手。

“你说我儿子的表现是不是特别棒!没有白疼啊。”看着闺蜜欣喜的样子,我竖起大拇指表示对孩子的赞赏。

孩子护着妈妈的三个“答案”

其实,闺蜜所经历的事情,很多家庭都有类似经历。曾经有位妈妈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当爸爸与妈妈发生矛盾时,所有的孩子都会选择保护妈妈?就连一些没有太多是非观念的幼儿都是如此?”对于这个问题,有三个答案。

答案一:出于本能

孩子保护妈妈其实从胎儿时期已经形成,孕妈不能吃,担心自己生病会给宝宝带来风险。结果发现怀孕之后,生病的几率大大下降。

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亲体内发育时,产生一种特殊的物质,既保护妈妈心脏,又提高抵抗力,帮助妈妈的身体素质变强。

而且从怀胎十月到出生的照顾,几乎都是妈妈为主。妈妈是孩子最熟悉的人,因此处于本能的反应,孩子会第一时间选择保护妈妈。

答案二:爸爸言行的影响

爸爸日常生活中对于妈妈的照顾、爱、包容,这些举动都会被孩子尽收眼底,也会学着爸爸的样子尊重妈妈、爱护妈妈。

当他意识到,妈妈会受到伤害时,立马就会选择保护,即便对方是爸爸也不行。

答案三:认为妈妈是弱者

在孩子的眼中,相对于强壮的爸爸来说,妈妈是弱者,自然会生出保护的欲望。我家就是如此,如果我与爸爸发生争执,哥哥和妹妹的天平就会偏向我这里,无论事情谁对谁错,都会选择先保护我,并且还给爸爸讲道理:妈妈那么辛苦,你就不能让着点?

原生家庭行为影响力

虽然孩子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保护妈妈,但是建议年轻的父母,别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更不要假装去试探孩子。一旦久了,他的潜意识中认为“爸爸要打妈妈”,就很危险了。

1、影响孩子与父亲感情

本来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就比较少,他们会与妈妈更加亲近一些。如果经常会出现一些“动手”或者争吵的问题,会让孩子潜意识中更加疏远爸爸,影响到父子/父女之间的感情。

Tips: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父亲的陪伴与引导,如果造成心结,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有些行为要慎重。

2、孩子会形成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

当孩子很小的时候,潜意识中看着“爸爸打妈妈”,这种画面会一直存在与他的脑海中。

妹妹的一名幼儿园同学,经常动手打别的小朋友,与家长沟通之后才知道是父母的一些行为影响到孩子。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他会认为“动手”就能解决问题。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因此父母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尝试“打闹”行为来试探他的反应。

培养优秀孩子三要素

其实只要对孩子进行正向的培养,不需要试探,孩子也会拼尽全力去保护妈妈与其他家人。但前提需要父母给予他们正向、积极的教育与引导。

要素一: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担当

有一次在公园我见到这样一幕:儿子不小心将手中的薯片洒了一地,奶奶看到后要帮着捡起来。妈妈阻止了奶奶的动作,并且告诉孩子“这是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承担”。

这是一件非常微小的事情,但妈妈从细小的事情在教孩子学习承担与责任。潜移默化中,孩子就能够对自己行为负责,也能承担对家人的照顾。

要素二:以身作则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 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

都知道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所有的言行举止都受身边的人影响,尤其是父母。如果父母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言行,那么这种影响每天都会渗透进孩子的意识中,并且毫无保留的复制出来

Tips: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从出生就开始了,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塑造孩子的性格与人生观、价值观。

要素三:父母执行力

我身边有很多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采取溺爱的方式,尽管他们一再告诉自己要好好教育孩子,但是常常因为执行力不够而就此放弃。

纵观很多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来自家庭教育的失败。而家庭教育的失败,不是父母不懂教育,更不是不爱孩子,而是因为太爱,导致的纵容,在“执行力”上出了问题。

教育孩子更多的是靠父母的影响力,而不是试探。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本就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父母的一些试探性行为会极大可能的影响到孩子。

小编来叨叨:

孩子是拥有独立生命的个体,也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小天使。有他们的爱与信任,我们更应该感受父母责任的重大!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