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打小孩日"来临,家长表示只能忍一天,为啥管娃爱动手

发布时间:2022-04-30

每年的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小编本想找个机会和小糖果唠一唠,结果小家伙一大早醒来,就笑嘻嘻地跟我说:“妈妈今天不能打小孩哦”。...

每年的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小编本想找个机会和小糖果唠一唠,结果小家伙一大早醒来,就笑嘻嘻地跟我说:“妈妈今天不能打小孩哦”。

别误会,小编平时没有打孩子的习惯,抛去各种道理不讲,是真的舍不得下手

国际不打小孩日,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日子

每到4月末,大家最期待的是五一假期,可从1998年就已经发起的“国际不打小孩日”,至今仍有许多人,本根不知道这一天的存在。

这一节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活动,倡导反体罚的儿童教育观念,已经有上百个国家参与进来。

若从这一节日发起时,家长们就能重视起对孩子的教育方式,90后和00后,早就能享受到这个节日带给他们的改变。可事实是,许多人不重视这一节日。

小编朋友圈,有许多90后和00后抱怨,早点让我知道这个日子,我就有理由制止父母动手了。

国际不打小孩日的口号,是“请试试看,至少在今天别打孩子,你或许会发现,以后的日子都不需要打孩子了”。

不过道理家长都懂,只是做起来似乎有些困难,这一节日引起许多家长吐槽。

不打小孩日到来,家长却表示只能忍一天

小编在群里和家长们聊起这件事,好多人表示:“明白了,今天不打明天再打,什么时候能出一个“国际不气家长日”就更好了”。

看似是气话,但也侧面反映出,如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时的无奈。

《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调查与研究报告》调查发现,在孩子被打的案例中, 继父母或养父母施暴约占10.04%,而亲生父母施暴高达74.75%。

小糖果的班主任,曾在一次家长会上,半开玩笑地对大家说了一句话,大家教育孩子时谨记一个道理——君子动口不动手。

许多家长听到后没忍住笑出来,表示自己只能忍一天,除非把手绑起来

多少年来,棍棒教育这一方式始终存在。原以为孩子所承受的暴力,可能来自于学校和社会,却不想许多孩子经常在家中被打。

甚至还有许多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才是教育孩子的至理名言。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这句话怎么听都不对劲。

为何家长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会忍心动手打呢,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为啥家长管孩子时爱动手?原因未必是单纯地教育

大人在动手这件事上,在身形和力气都占着绝对优势。生活中不只有淘气的孩子会挨打,乖巧的孩子有时也难逃家长的巴掌,家长动手的原因不简单。

家长想要用暴力“震慑”住孩子

许多时候不是孩子做错事时才挨打,而是家长说不过孩子时,用动手的方式让孩子闭嘴。

当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面前有权威,认为和孩子讲道理效率低,孩子被打怕了才老实。实际上被打开的孩子,只是口服心不服,很可能出现越打越浑的情况。

拿孩子撒气,是最无能的表现

最让人气愤的一个原因,是孩子根本没有做错事,却还是要挨打。都说成年人的世界很无奈,许多家长将自己的无奈、平时遭遇的委屈和愤怒,发泄在孩子身上

因为自己心情不好,放大孩子的错误,鸡蛋里挑骨头,以管教的理由打孩子,实际上就是拿孩子撒气。尤其是酗酒等不良嗜好的家长,孩子经常跟着遭殃。

动嘴管不了孩子,家长过于心急

当然还是有一部分家长确实想要好好管教孩子,只是他们发现,动嘴和实现讲道理没有用,失去耐心或管不了,才会对孩子动手。

另一部分家长,发现孩子染上比较严重的坏毛病,例如接触危险物品以及偷尝禁果等,一时非常着急和生气没忍住动手。

家长都希望孩子好,可归根结底,无论是否在“国际不打小孩日”,打孩子都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试着做出改变。

“国际不打小孩日”过去后,也别轻易对孩子动手

棍棒教育对6岁以下的孩子,或许真的有震慑力,但无形中孩子受到暴力的影响,负面效果要大于正面效果。

孩子因为没有反抗能力,会暂时服气乖乖听话。但等孩子慢慢长大,个子长高力气变大了,帮教育便对他再没有效果。

家长经常打孩子,会让孩子以为暴力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会以暴力的方式对待别人。

被打过的孩子往往有摔东西、打同龄孩子,甚至是打家长的行为,小时候被打得很乖,在青春期时却爆发各种问题。

孩子调皮不听话是正常的,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家长就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完全以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不打孩子并不是让家长忍气吞声,而是遇到事情,关心情绪——询问原因——找出问题——解决麻烦。

小编心里话:

“国际不打小孩日”是为保护孩子而发起的,过了这一天,不打孩子仍是家长要学的功课。遇到小事直接生气并指责孩子,这样只会让亲子关系僵化。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