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允有一位小男孩儿因为不认真做作业,爸爸带他去挑粪,炎热的夏天,挑着满满两筐粪,这种辛苦和感受可想而知。
这位小男孩儿终于坚持不住累哭了,被问上学苦还是挑粪苦?他哭着回答,要读书,不要挑粪。很多家长在孩子不想读书的时候都会想到让他体验一下生活的苦,希望能转变态度。
吃苦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也能增强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但是要掌握度,并不是所有的吃苦教育都能有好的效果。
理性对待吃苦教育,否则适得其反
一年暑假,凌晨上海一个地铁口,一位少年坐着玩手机,经过的人报了警。警察来后了解了情况,这位男孩13岁,因为跟父母说“不想上学”。
爸爸妈妈把他从苏州的家里送到上海,托付给做生意的舅妈,让他体验生活。舅妈管教很严格,另一方面受不了打工的苦,在凌晨趁舅妈不注意,偷偷跑出来。
为了管教孩子,父母的本意是想让他吃点苦,体会生活的不容易,能够好好读书。可最终结果孩子不仅没有成功地体验生活,反而产生逆反,吃苦教育目的也并没有达到,如果不是被人及时发现,后果严重性不可估量。
吃苦教育是通过让孩子体验日常劳动或者感受生活和事情的不容易,以此来让他有所心理准备。吃苦教育只是一种外在感受,并不是让孩子长期生活在吃苦的环境中,因为吃苦教育只是手段,目的并不是让他吃苦。
只有通过实践感受生活冷暖,激发他的进取心,磨炼意志,才能拥有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才能珍惜当下的生活。家长们想让孩子吃苦,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将适得其反。
正确认识吃苦教育
如果父母一时心血来潮让孩子吃苦,他并不会有深刻的体会,没有效果,另外如果连父母都不是能吃苦的人,做不到言传身教,那么吃苦教育对孩子根本不起作用。正确认识吃苦教育,要具备3方面意义,孩子才能深有感触。
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要吃苦,日本教育孩子时,人们常说,大自然赠予的空气和阳光是不用付出就可以获得,其它任何想得到的都需要付出劳动。
其次,吃苦后有成就感,有精神满足,在瑞士女孩子初中毕业会被送到一些有地位有教养的人家做佣人,通过劳动可以学语言和其它能力。
最后,要有责任感和能力的体现,美国的一些学校有规定,毕业之前要让学生身无分文经过一周的时间自主谋生,通过才准许毕业。德国满14岁的少年,就要分担家务,建立责任感,提升劳动能力。
微笑的小女孩帮忙做家务,在厨房洗碗
吃苦要让孩子理解其中的意义,并且获得成就感,获得认可,提升责任感,这种吃苦教育才有效果。
培养这“四力”,比刻意吃苦效果好
给孩子吃苦教育的家长,出发点都是好的,都希望孩子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有生活技能,有抗挫折的能力,进入社会有生存能力。但如果刻意让孩子吃苦,不如培养这四力锻炼意志。
1、规避风险的能力
对事情有提前预判,有规避风险的能力才可以远离不必要的烦恼和冲突,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2、抗挫折能力
奥巴马小时候因为肤色问题倍受困扰,在学校不愿意和白人小朋友接触,面对老师的提问他都非常紧张。老师向他的母亲反应了这些情况,并表示这个孩子缺乏自信,将来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奥巴马的母亲并没有因此放弃,相反她想方设法提升孩子的自信,为了锻炼奥巴马面对挫折的能力和信心,她帮着找了一份订报纸的工作,鼓励奥巴马到每家每户沟通。
经过不懈的努力,奥巴马第一天就推销了很多份报纸,多年以后他才得知真相,原来当年是妈妈在背后提前与征订者沟通好,替他们提前支付了报纸钱,目的就为了让奥巴马通过体会成就感有面对挫折的勇气。
就是母亲善意的“谎言”,使奥巴马摆脱自卑,逐渐有了自信,不再恐惧与人沟通。
奥巴马正是因为有了面对挫折的勇气,有了战胜自我的自信,才有了后来的成就,这一切都源于母亲的引导和支持。母亲并没有让他刻意吃苦,而是让他通过战胜自我,体会成就感,有了抗挫折的力量。
具备抗挫折能力的孩子,他们不怕失败敢于尝试,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倒下,还有重新再来的勇气,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
3、定力
每一个人看问题的方法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同,只有具备定力,才不受外界干扰,不被周围的否定所困扰,才能保持理性的头脑,做该做的事。
4、清零能力
不快和烦恼随时可能出现在生活中,只有具备清零能力,及时抛弃一些不愉快和烦恼,才能重整旗鼓,迎接新的生活。
小编寄语:
现在的孩子们从小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家庭环境中,父母舍不得让他们受一点委屈,大部分孩子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没有感受过贫困。
使得他们经受不了一点考验,小小的挫折和困难都难以应对,缺乏自立能力,生活中学习中稍微有一点累就觉得受不了要放弃。家长无法一生都陪伴孩子,但可以培养他们基本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