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不舍得让宝宝做家务,但是做家务对宝宝来说却是有很重要意义的,家长们平时应该多培养宝宝做家务的习惯,这对宝宝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孩子做家务的好处
1、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
孩子不会做家务是家长的责任。是我们没有给孩子机会锻炼。每天让孩子做适当的家务,从简单到复杂,慢慢锻炼他们的技能,他们能很快学会的。
2、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有学习和分担家庭责任的义务和权利。坚持让孩子完成一定的家务,让孩子感受到他们也是家庭的一员,富有照顾家庭其他人的义务和责任。
3、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孩子完成一项家务,是很有成就感的。觉得自己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了一项任务。
4、建立起生活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孩子完成了某项家务,如果能得到父母的表扬,他们会格外高兴,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务,他们觉得自己也能做到,会对生活更有自信。
5、分享家庭的和谐
如果家长能在周末或者其他空闲时间,和孩子一起完成一项复杂的家务,教孩子做这些家务的方法,一家人就会有更多的交流的机会,孩子的能力也得到锻炼,一家人其乐融融。
6、让孩子了解劳动的快乐和辛劳
家长下班回到家后,不必要经常对孩子说,自己是多么多么的辛苦,你一定好好学习之类的话。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劳动是苦的,你们不愿意劳动。应该告诉孩子你今天又完成了什么工作,告诉孩子你的成就感。这样潜移默化,孩子就会觉得劳动快乐的,他们也会更爱劳动,劳动起来也就更快乐,不怕吃苦。
孩子不愿意做家务的原因
1、家长忽视了劳动教育
很多家长普遍认同:“不做家务最多变成懒虫,而分数上不去则不能成龙!”,孩子现在的学习负担比较重,做家务就是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所以只要孩子成绩好,其它的事情家长都可以不让孩子管,所以哪怕有的学校要求每天都有劳动记录,内容细化到时间、地点、劳动内容以及被服务对象的反馈意见,家长仍然可以帮孩子编造填写家务劳动表。孩子习惯成自然,最后不做家务成了理所当然。
2、家长打击孩子的劳动积极性
孩子初学做家务时,肯定做得不太好:才学穿衣,可能穿得慢一些;才学扫地,可能会不知道先从哪里开始扫起;才学洗碗,可能会把碗打碎;才学烧饭,可能会把饭烧焦;才学洗衣,可能洗得不太干净。我们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做得不好而表露出不满意或不放心,这样扼杀了孩子的“劳动萌芽”,容易挫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
3、家长错误的劳动教育方式
很多家长喜欢实行直观的金钱奖励,做家务就可以得到奖励,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心理学上存在一个过度理由效应,人们的一种行为本来有充分的内在理由,如兴趣支持,责任所在,但是,如果自己的行为得到了更具吸引力的刺激,比如说金钱,那么,人们就会用更具吸引力的外部刺激来解释自己的行为理由,而本来具有的内部理由就会被减少或者放弃。家长将孩子对家务的兴趣转移到了金钱的兴趣上,孩子们一旦得不到金钱或者嫌报酬很少,对于做家务也就失去了兴趣。
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
1、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首先要耐心指导
孩子虽然热心参与家务,但一开始肯定越帮越忙,如:洗菜溅得到处都是水、盛饭洒了一桌、洗碗摔坏了几个等等。家长必须容忍这些混乱,并将每件事分解成小步骤来教孩子。
2、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让一个3岁的宝宝收拾自己凌乱的房间,会使他茫然而无处下手。孩子3岁前,可以叫他收拾玩具,奠定日后他做家事的基础。三四岁左右,可以做简单家事,如开饭前,帮忙排椅子、分筷子,尔后可以教他帮忙擦桌子。和孩子一起叠刚收进来的干净衣服,他一定会很高兴,因为这些事对孩子而言,都是有趣的游戏。
3、把握时机
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看见家长扫地、擦桌子、拖地板,也会依样画葫芦。把握时机训练孩子做简单的家事,耐心的告诉他正确的方法,让他在兴趣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做家务。
4、父母陪孩子一起做
如果孩子对书籍有兴趣,此时,可以拜托他帮忙收拾书房,或指导他将书分类放好,这工作比要求他去扫地来得有效多了。此外,可陪孩子一面工作、一面聊天,甚至交换彼此的心得,以增加工作情趣。
5、肯定孩子的努力
孩子参与家事可以让他感到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以身为一份子为责任与义务,增加对家庭的归属感,家长要让孩子有参与家事的机会,并多给予鼓励、赞美,使孩子从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及自信心,且肯定自己的能力,并从做家事中培养责任感及积极的人格。
6、利用家事机会教育
7、增进亲子感情
孩子与家长一起做家事,不仅可以培养其参与感及成就感,从合力完成家事的过程中,将有更多时间与孩子相处,增进亲子感情,孩子也会从中体会、了解家长的辛劳。此外,利用这段时间,听孩子诉说一些快乐或不如意的事情,也可增进你对他的了解。
孩子做家务家长给报酬好处
(1)其实能让孩子做的家务劳动都是他力所能及的,譬如倒垃圾、拖地、给爸爸妈妈按摩。这些劳动根本累不着孩子,全当父母和孩子做的家庭游戏了。刚开始孩子觉得好玩,可是一旦天天重复就觉得没意思了,当他们累了、不高兴了或者忙于别的事情时就不能持久坚持这项家务劳动。就是给孩子报酬,有时他们还会耍小性子呢,何况不给呢?
(2)给报酬对孩子有了合约力,这种合约力就是一种信用力、合同关系,合约力会促进监督孩子约定的劳务事项,孩子会觉得约定好的事,又给了钱,就会去履行这件事。你完全可以把这么做看成是和孩子的合约游戏。
(3)即使孩子没有这个劳动,孩子要钱能不给吗?而通过劳动交换钱的活动让孩子提前体验到钱是靠劳动换来的,劳动结果的好坏,报酬的多少也会不一样。这个过程你可以用孩子付出的劳动量、个数、时间等作为参考,奖励孩子,甚至“惩罚”他;让他提前感受到将来工作后也会这样子的,这样孩子就会把劳动做得更好。
(4)孩子劳动得到的钱由自己支配,他们会觉得花的钱是自己赚来的,也有自豪感。这样家长也不用给孩子零花钱了,同时孩子用这笔钱去消费支出,也锻炼了他支配钱的能力。
(5)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用劳动换来的钱去储蓄、投资,这样这笔钱就完成了“鸡生蛋、蛋生鸡”的赚钱模式。孩子用得到的劳动报酬去储蓄、投资,家长不仅可以放心孩子的钱没有乱花,同时孩子也能提前了解理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