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下班回家的时候,听到邻居家大呼小叫的,秉承和谐乡里的原则,我叩响了邻居的门,想要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而当邻居打开门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并不是什么家庭纠纷,只是孩子摔坏东西了,孩子的妈妈正在批评孩子呢。
不过,孩子的奶奶却明显不认同妈妈的做法,觉得妈妈这么批评孩子有点过了,毕竟孩子才一岁左右,正确的观念、思想等,都还没有完全建立,难免会有一些不恰当的行为。看到我来之后,也向我发出求助的眼神,想要让我劝劝孩子妈妈。
“亚妹,跟孩子置什么气啊,有啥事儿好好说”
“你是不知道,这孩子把我刚买的手机给摔了,不教育教育行么?”
一听到这个,我算是明白邻居为啥这么大火儿了,她刚买的新款手机,价格可不便宜,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孩子给摔坏了,怪不得这么气呢。不过,孩子摔手机可未必就是有心之过。
“他这种行为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他都记不住”,说完,邻居还想上手,而孩子的奶奶和我就立马拦了下来。
“其实孩子扔东西,并非都是故意使坏”我说道,“孩子扔东西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正常的发育表现。”
其实,孩子摔东西的行为,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很多家长都觉得这是孩子在故意使坏,那么,孩子摔东西到底是因为什么导致的呢?
01《启蒙(0~3岁)》中提到:“其实,扔东西并不是一种破坏性行为”.
孩子扔东西并不一定就是家长以为的“耍坏”,它的形成是由多种不同的原因导致的,下面一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
●成长阶段的必经之路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可以说是什么都不会的,而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孩子将会不断的得到成长,从而相继觉醒自身的个人能力。
而当孩子的身体发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就可能会出现扔东西、摔东西的行为,这种因为发育而导致的扔东西行为,并不会被孩子认为是“坏事”。
比如孩子的肢体控制能力发育之后,孩子发现自己能够抓住一些东西了,并且通过自身的控制,能够对这些东西进行处置,这对于宝宝来说就是一种新的能力。
宝宝由于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性的驱使,就会不断的重复、练习与体验这种行为,从而让自己更熟悉自己的能力,让自身的个人能力得到提升。
另外,宝宝在扔东西的时候,东西被扔出去的轨迹、落在地上的声音、落地后形状的变化等,都会给宝宝的视觉、听觉以及认知等产生较大的刺激,这有利于孩子的感官发育,对于宝宝的发育也是一种积极的影响,孩子喜欢这种感觉,在孩子的眼中,扔东西就是一种学习行为,孩子并不会认为这是坏事。
简单的说,在一定阶段内,会扔东西的孩子,才是健康发育的孩子。
●宝宝的一种意愿表达方式
当然,宝宝扔东西的行为,未必全是因为自身发育而导致的,有时候,孩子因为缺乏语言、肢体的表达能力,也会采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对自己的意愿进行表达。
比如孩子在情绪很差的时候,出现扔东西的行为,就可能是一种对自身情绪的表达,向家长表明自己不高兴了。
比如孩子刚学会一些新技能,喜悦之情充斥全身,孩子急切的想要和家长分享自己的快乐,也可能会出现扔东西的行为。
不过这种行为的前提是家长会对孩子扔东西的行为感到有兴趣,孩子会认为扔东西是让家长高兴的一种方式。
●宝宝期望得到家长的关注
还有一种情况,其实在现代的家庭也十分常见,有些家长总会觉得自家的孩子很“怪”,经常冷不丁的扔东西。
其实,家长们要是感到孩子在“冷不丁”的时候扔东西,大多是因为孩子需要家长的陪伴了。
因为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的年轻父母为了工作或是生活,而经常疏于对孩子的陪伴,要知道,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大量安全感和情感慰藉的,要是没有家长的陪伴,孩子就可能会产生恐慌、孤寂等感觉。
孩子为了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关注,能够让自己从家长身上获取更多的安全感,于是就会采用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吸引家长的注意力,而摔东西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扔东西这种行为对于宝宝来说,一般并不是故意使坏,但是如果任由孩子扔东西,那产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02家长任由宝宝扔东西会带来哪些?
《健康人生》中提到:“很多家庭都遇到过宝宝乱扔东西的现象,并让父母头疼不已。”
确实,孩子经常乱扔东西的话,真的会带来不少的问题。
①有可能威胁到宝宝及他人的安全
孩子乱扔东西,产生的不仅仅是凌乱的后果,更会导致宝宝或是他人的安全受到威胁。
孩子在扔东西的时候,并不会意识到自己扔的是什么,在落地之后会不会产生不可预见的后果。所以,有时候孩子可能会扔一些易碎品,比如水杯之类的玻璃制品。
而这些物品在掉落之后,很有可能会产生碎裂,破碎的碎片就极有可能会伤害到宝宝或是家里的其他人。
并不仅仅是易碎品可能对孩子和家人的安全造成危害,像是一些化学品、尖锐物品、细小物品、硬质物品的碎渣等,都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安全威胁。
②容易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
孩子一开始的扔东西行为,多是因为孩子对自身能力的了解,但是长时间之下,如果孩子扔东西的行为得不到良好的纠正,那么就会形成一种习惯。
而又因为孩子的年龄过小,是非观还未正确建立,孩子就可能会习惯于扔东西,而当扔东西的行为 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就不好了,这就属于一种坏习惯了,它将会影响到孩子的方方面面,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友、家庭经济等,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③引发孩子的错误观念认识
孩子经常扔东西,如果家长听之任之,不做引导,那么这种本来是成长标志的行为,则有可能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观念认知。
比如孩子经常摔东西,家长却不干涉,会让孩子觉得扔东西 就是一种生活常态。
另外,扔东西会频繁的导致物品损坏与经济流失,这对于孩子的价值观培养、金钱观培养等,都是不利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到孩子对道德观念以及行为准则的认识,让孩子变成一个“熊孩子”,严重影响孩子以后的个人发展。
那么,孩子扔东西的时候,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03父母该如何正确对待宝宝扔东西这件事?
《健康人生》中提到:“父母们一定要正确看待和耐心辅导,让宝宝在扔东西中快乐成长。”
也就是说,孩子扔东西的行为,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家长要懂得辨别,对于发育型的扔东西与坏习惯引起的扔东西,要区别对待。
对于发育引起的扔东西,家长莫要盲目阻止
孩子在不满周岁时,就可能会频繁地出现扔东西的行为,其实这时候大多都是因为孩子自身的发育问题。
因为在这个阶段内,孩子的大脑、各种感官、骨骼肌肉等,都在快速的发育,并且逐渐的建立了紧密的关联协同关系,扔东西的行为,是孩子的一种发育表现以及自强行为。
所以,家长在面对这类原因引起的扔东西行为时,注意不要生硬的进行阻止,而是要尊重孩子扔东西的行为,引导孩子使用一些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方式扔东西。
比如家长可以主动和孩子玩扔沙包的游戏,可以让孩子玩投球游戏等等,带有目的性的行为引导,会让孩子养成不乱扔东西,而是有目标性的扔东西的习惯,这不仅能够实现孩子扔东西对自身发育的积极作用,也避免孩子形成乱扔东西的坏习惯。
对于错误认知引起的扔东西,家长要注意引导纠正
如果家长在前期疏于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已经形成了乱扔东西的坏习惯,那么家长就需要注意纠正了。
首先,家长要阐明乱扔东西的不正确性,让孩子意识到这件事是不对的。
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去收拾被自己扔掉的东西,让孩子学会收纳。另外,家长要注意提高孩子对于物品性质的判断,比如垃圾可以扔垃圾桶,玩具可以扔玩具箱,但是手机可不能摔地上。
最后,家长要对孩子正确的“扔东西”行为(比如收纳、扔垃圾等)进行鼓励,让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这样有利于孩子坏习惯的快速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