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飞飞从初为人母的欣喜,现在已经到了生无可恋的状态。她说小宝宝刚出生的时候简直就是一个可爱的小天使,自己每天一有时间就坐在孩子的旁边,趴在脸上看娃,宝宝睡梦中的一颦一笑都那么招人喜欢。
但是随着月龄的增长,最近小宝宝总是要抱在怀里。一放下就哭,抱起来哭声立刻就会停止。好像和床结下了什么仇恨,只要一往床上放下一秒就会哇哇大哭。
她感觉这孩子就是在作呀,把自己累得头晕目眩。
1、这种反应是本能。
其实,宝宝还真不是在做,因为婴儿阶段孩子在母亲的肚子里已经是回适应了来回走动的感觉。现在被自己的妈妈抱在温暖的怀里,有着熟悉的味道,还有来回走动的感觉,特别有安全感。专家认为这是婴儿想获取爱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娃希望妈妈能够专注的照顾自己。
小宝宝天生就喜欢妈妈的味道,有很多妈妈表示,自己把娃儿一放下,他们就会哭。主要因为孩子敏感的认为妈妈是不是不理我了,这说明宝宝非常聪明。孩子在妈妈肚子里时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安静,周围很嘈杂的。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了一组6个月以下的婴儿,让母亲们分别坐着抱娃和走着抱娃。工作人员记录了不同状态下婴儿的动作,声音和心电图的变化。
研究的结果证实:小宝宝被母亲坐着抱时喜欢摇来晃去,甚至焦躁的哭闹,心律波动因此会提高。当母亲们抱着孩子站起来,来回走动时,婴儿非常安静,心率也很平稳。
科学家分析指出,婴儿在妈妈怀里被抱着来回走动时,能够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感觉更加舒服。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小婴儿的这种反应是本能,也就是说哺乳动物都是如此。我们经常在动物世界里看到哺乳动物遇到天敌时,母亲都会下意识的叼起自己的小宝宝逃跑求生。
所以说,我们的小婴儿也知道妈妈带着自己来回移动时,要保持安静,配合母亲才是安全的。
正如小婴儿出生之前是在羊水当中摇晃,习惯了飘来飘去的感觉,出生之后对妈妈抱着自己的状态也觉得安心又舒服。
2、家长要给娃安全感。
养育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宝宝年幼时,他们什么都不会说。只能用闹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家长们看到孩子哭就会变得手忙脚乱,特别害怕娃儿的哭声。
孩子哭闹不止,家长也不要烦躁,毕竟他们只是一个小宝宝。不要用冷漠的态度对娃的哭泣置之不理,这样会对娃儿造成伤害。及时的给予孩子安慰和关怀,在温暖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才有安全感。
有的家长会生气的把孩子放在床上,任由他们大哭大闹,说哭够了就不哭了。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宝宝哭闹就心烦意乱,这个时期孩子需要家长的关爱,多抱抱回应小宝宝,让孩子在安全感中健康的成长。
小宝宝在婴儿期是在妈妈的羊水中,周围的环境会随着准妈妈的一举一动而来来回回的摇晃。胎宝每天就在孕妇摇摇晃晃的小世界中生活着,当宝妈走路时,身体也是有规律的,晃动这种摇摆的节奏会让宝宝感到有安全感。
小宝宝出生之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个房间里,在固定的床上躺着。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但是长时间的这种环境会让孩子感到无聊,他们会用哭声和挣扎扭动来表明自己的需求,学着反抗。
妈妈把孩子抱起来,他们才会拥有安全感,还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去看一下,听一听,去探索更大的世界。随着月龄的增长,孩子也有了探索的欲望。偶尔带着小宝宝出门,外面的风景和事物,孩子可能是念念不忘的,所以总想着有机会让家长抱着自己出去玩耍。
当孩子一放下就大哭的时候,家长应该慢慢建立起孩子的安全感,比如说可以把娃放到摇篮或者推车里。这样父母们的双手能够有片刻的轻松,也可以让小宝宝在车里探索更大的空间和环境。
襁褓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比如说用小被子将婴儿紧紧包裹住,感觉好像在妈妈肚子里一样,这样也能够增加小婴儿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即便是把小宝宝放在床上,也要多和娃进行互动,轻轻的抚摸,进行皮肤上的接触,这样跟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即便是孩子听不懂父母的话语,也能够让他们感觉到安心。
家长可以把宝宝放在沙发上进行安抚,或者放在婴儿车里轻轻的拍着。不需要马上抱起来,慢慢的让娃儿习惯哭也不会马上抱起来,多和孩子进行互动,让娃明白,妈妈并不会远离他们,需要一点点的进行改变。
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一哭,大人就赶紧抱着他出去遛遛弯儿。孩子东张西望,看一下周围的景色,就会停止哭声。如果妈妈抱着娃坐在那里静止不动,宝宝会哭闹个不停。抱着起来走走,孩子就会开心的笑了,孩子就是想找安全感。
小编育儿寄语:
小宝宝的安全感都来源于父母,婴幼儿时期的陪伴非常重要,这会对孩子未来的性格和成长都带来很大的影响,父母要多给宝宝一些温柔的陪伴和全心全意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