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猥亵女童的蛋糕店主妻子发声:别再网暴,将走法律程序

发布时间:2023-07-12 来源:好妈妈育儿网 标签: 新闻资讯

近日,一位单亲妈妈在网上发声称:3岁女儿遭到隔壁男店主多次猥亵,导致下体红肿、肛门撕裂,如今她已连续维权4个月,警方却给出了不予立案的处理,这让她难以接受。

被指猥亵女童的蛋糕店主妻子发声:别再网暴,将走法律程序

据悉,这位单亲妈妈名叫潘思洁,在无锡某地盘下了一家店面,准备做点小生意。

在店铺装修期间,3岁女儿出现了外阴红肿疼痛等症状,引起了她的警觉。

在询问过程中,女儿称:叔叔好几次脱我的裤子,还用小棍子弄我拉臭臭的地方,他还踢我,用嘴巴亲我。

潘思洁一听,大惊失色,连忙带女儿报了警,并在警察的陪同下,完成了犯罪嫌疑人的“指认”。

而这个嫌疑人不是别人,正是潘思洁店铺的邻居,39岁的蛋糕店老板汤先生。

被指猥亵女童的蛋糕店主妻子发声:别再网暴,将走法律程序

对此,汤先生大喊冤枉:蛋糕店已经开了2年之久,平时妻子、孩子和3个女店员都在守店,他怎么可能当着大家的面把孩子带进屋里猥亵呢?

更何况,小女孩疑遭猥亵的两天前,汤先生正好回了湖北老家,还向民警展示了高铁票,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据。

由于双方各执一词,民警也感到此案很棘手,于是组织多部门力量,联合侦办此案。

在观看了长达620个小时的监控视频,及对周边52人进行走访后,警察基本断定“汤某无犯罪事实”。

与此同时,女孩的内衣及体内未检出男性DNA,下体“稍红”被诊断为幼儿外阴炎,主要是免疫力低下或是不注意卫生造成的,与是否遭人猥亵并无直接联系。

被指猥亵女童的蛋糕店主妻子发声:别再网暴,将走法律程序

事情反转后,汤先生沉冤昭雪,而女孩的妈妈潘思洁却再次被顶到了风口浪尖。

据知情人称:潘思洁利用“3岁女儿被猥亵”一事,在网上持续发声博取同情和关注,短短几天就涨粉10万人。

眼看自己的人气暴增,潘思洁立即组建了8个粉丝群,除了在群内求助和控诉外,她还贴出了收款码,利用人们的恻隐之心,疯狂敛财。

被指猥亵女童的蛋糕店主妻子发声:别再网暴,将走法律程序

有一位好心人,甚至一笔就给她转过去了6000多元,这让她尝到了甜头,对所有善款来者不拒。

被指猥亵女童的蛋糕店主妻子发声:别再网暴,将走法律程序

据网友粗鲁统计,她总共筹集到了500多万元捐款,并在事情反转后,火速解散了粉丝群、注销了收款账号,还将IP地址由江苏变到了上海。

被指猥亵女童的蛋糕店主妻子发声:别再网暴,将走法律程序

而且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潘思洁也许从一开始,就是蓄谋要搞垮这家蛋糕店。

倒不是因为两家之前有什么过节,只因“同行是冤家”,潘思洁表面上注册的营业执照是美容美发服务部。

实际上做的也是烘焙生意,与汤先生的蛋糕店直线距离不超过40米。

被指猥亵女童的蛋糕店主妻子发声:别再网暴,将走法律程序

作为新来的店主,潘思洁肯定也是有业绩压力的,毕竟汤先生的店铺在这条街上人气一直很旺,老顾客也很多。

但在潘思洁一口咬定汤先生猥亵3岁女儿后,汤先生的事业就遭遇了重创,她多次在社区群里散布相关信息,对汤先生的口碑造成了极大影响。

潘思洁的这一番操作下来,导致汤先生线上门店被关停,每日营业额至少缩减2000元。

如果潘思洁真是出于恶性竞争的目的,利用女儿的清白作为噱头,那真是太令人发指了!

被指猥亵女童的蛋糕店主妻子发声:别再网暴,将走法律程序

目前,给潘思洁捐过款的网友纷纷喊话,让她退回善款,但始终没有得到回应,不知道拿着这笔不义之财,她真的心安理得吗?

这起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如果潘思洁真的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么她的行为就是对他人利益的极端侵犯。

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并轻视儿童受到侵犯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幼小的孩子,遭受到猥亵是无法容忍的,必须坚决追究责任。

然而,在这个案件中,警方通过调查和证据分析,最终推翻了潘思洁关于汤先生性侵孩子的指控。

这个结果无疑对潘思洁而言是个巨大的打击,而她为了替自己树立可怜的形象,竟然以谎言作为工具,不仅骗取了社会的同情和捐款,更是恶意中伤了汤先生。

被指猥亵女童的蛋糕店主妻子发声:别再网暴,将走法律程序

其次,潘思洁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权益,对汤先生的生意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作为一个小店铺的主人,汤先生在开店经营的过程中已经遭受了诸多不易,艰辛地经营着自己的事业。

然而,因为潘思洁散布虚假消息,导致汤先生的口碑受损,甚至店铺被迫关闭。

这不仅对汤先生的经济利益造成了损失,更是对他的名誉和尊严的一种践踏和伤害。

最后,潘思洁的行为揭示了一个令人警惕的问题,即虚假信息的传播和网络诈骗的威胁。

她利用了社会对于儿童安全问题的关切和同情心,故意制造了一个虚假的事件,以此获得社会的支持和关注,进而达到牟取利益的目的。

这种网络欺诈的手法令人发指,不仅给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也给广大的公众敲响了警钟,警示我们要警惕网络欺骗的风险。

  •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