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毛细支气管炎有什么症状(如何治疗及预防)
宝宝疾病
发布时间:2022-12-13 来源:好妈妈育儿网 标签: 支气管炎
最近很多妈妈都说自家娃开始“咳咳咳……”,而且还伴有喘息。但是看孩子却精神状态良好,吃喝玩都没有问题,似乎这个咳嗽喘息并没有给孩子带来什么大的影响。但这个时候家长们也不能太过于掉以轻心,还是要时刻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避免出现毛细支气管炎的情况,而没有及时发现。
很多家长听过气管炎、支气管炎,但对毛细支气管还是比较陌生的。
我们人体的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接着进入肺叶分为肺段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再经过数级分支为细支气管,连接肺泡处向下逐级分化得越来越细,其中直径在 300 um-75um的就叫做毛细支气管。因为粗细与毛发相当,故我国习惯称之为毛细支气管。
因为毛细支气管腔隙细小,当发生感染的时候,会导致气管黏膜水肿及分泌物增多,进而容易引起气管堵塞,导致患儿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
它是一种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发病时间为秋冬季,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RSV。
这个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会通过人体的眼睛、鼻子、口腔等器官,进入人体内,也可以通过被感染者的呼吸道飞沫来进行传播。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患者,在你附近咳嗽或是打喷嚏,那么你就容易中招,被感染,就如新冠肺炎一样。
大多数患病宝宝都有感冒接触史,发病初期与普通感冒一样,有流鼻涕、咳嗽、发热等症状,2-3天后病情逐渐加重,由原先的干咳变成有痰,而且还有发作性喘憋、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由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导致的毛细支气管炎与普通感冒一样,非常迷惑家长和医生。也许第一次看医生的时候医生可能会告诉你是上呼吸道感染,可是过了2-3天,医生又会告诉你是肺炎。这不是医生误诊,而是因为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症具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具体是这样的:
1-3天:上呼吸道症状(咳嗽、流涕、喷嚏、发热等)
3-6天:下呼吸道症状(咳嗽加剧、吼喘、气促、呼吸困难等)
6-8天:高峰期(气促、呼吸困难、缺氧等)
8-14天:恢复期(咳嗽、吼喘)
根据病程,完全好转通常需要2-3周的时间。而1岁以内的幼儿,有时候错过关键时间,就会导致疾病严重,甚至让孩子产生重大危险。
这里有个可以让妈妈们简单判断的方法,那就是数孩子的呼吸次数,通过这个方式,可以及时观察孩子的病情是否有变严重。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宝宝安静、鼻子不堵,不发烧的时候数小肚子的起伏情况。对于1岁内的孩子,如果呼吸次数1分钟大于50次,那就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或者考虑住院观察。如果呼吸没超过50次/分,那就定期复诊,谨遵医嘱即可。
另外孩子出现异常情况,比如口唇发青、呕吐频繁、易激怒烦躁、还有食欲减半,小便量减少等,也要引起警惕!
毛细支气管炎有一定的自限性,大多数患儿是轻度的,通常在家护理就会好转,家长只要让孩子多休息,保持空气湿润、多补充水分即可。
另外80%以上的毛细支气管炎是病毒导致的,正常情况下,是不需要抗生素治疗的。这是因为抗生素对细菌有效,但对病毒无用,使用抗生素不仅不能让支气管炎好转,还可能造成其他问题,例如让细菌变得耐药性。
还有出现雾化效果不好、呼吸困难的宝宝,或者拒绝进食出现脱水情况的宝宝,都建议住院观察。住院期间,医生会根据宝宝的情况,给予氧气辅助治疗,同时给予静脉注射补充水分和营养。
任何疾病,预防都是重中之重,秋冬季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预防的时候要做到这几点:
1. 家长及时给患病的孩子用肥皂或消毒液清洗双手;
2. 避免让孩子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如果家长自己也感冒了,那么就要注意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掩盖住口鼻,减少病毒的传播;另外自觉佩戴口罩、开窗通风;
3.及时清洗孩子经常接触的玩具、水杯餐具等;
4.家长不要在家里吸烟;
5.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从而提升孩子的免疫力,有效减少孩子患病的概率;
6.避免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