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聪明,实则智商可能超过常人许多倍

发布时间:2022-05-11

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往往在于前者拥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和行为。现实生活中,智商高的孩子从小时候就能见到端倪...

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往往在于前者拥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和行为。现实生活中,智商高的孩子从小时候就能见到端倪,而大多看来纯粹是“怪癖”行为,被家长否认后,有可能成为孩子智商路上的绊脚石。

✭“这孩子莫不是智力有问题”3岁孩子被人质疑,上学后打脸众人

我朋友院里有个孩子叫豆豆,3岁时被整个家属院里,公认最让人不省心的孩子。豆豆和家属院的同龄小伙伴站在一块,总是显得格格不入。大家聚在一起躲猫猫、玩游戏的时候,豆豆蹲在花园旁愣愣地发呆

“豆豆,你在干嘛呢?快跟小伙伴一起玩,别老是不合群!”豆豆妈每次都会很焦急地催促孩子。

而且豆豆妈听很多人私下里议论豆豆:这孩子莫不是智力有问题,烈日当空,他一个人看蚂蚁搬家也能看起劲,足足一个小时都没动了,看着就不太聪明的样子。

豆豆妈很想替自家孩子辩解两句,但想到豆豆的“另类”行为,话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谁也没想到,行为怪癖的豆豆,上学后的表现完全是判若两人。他不仅成绩拔尖,还获得了很多科学小发明奖项,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高考前期,豆豆因为出色的学业表现,被国内一家知名高校点名提前内招。

这一重磅消息,引发了昔日家属院全体哗然,很多人议论豆豆,从嫌弃变成了羡慕:果真是人不可貌相,豆豆小时候的怪癖行为,原来是深藏不露啊!

为什么说喜欢发呆有孩子,智商可能更高呢?

朋友说完,我并没有太惊讶。在我看来,能够在小小年纪沉得下心“发呆”的孩子,都是成大事的聪明人。之所以他们会有异于常人的表现,就是因为他们研究某件事太过投入,专注到忘乎所以的地步。无暇理会外界的干扰,才让旁人对他们产生了误解。

要知道,这类喜欢发呆、思考的孩子,他们往往有很强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自我反省能力,专注力方面也表现的比同龄人更加优越。

历代名人中,提出进化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呆痴”。他经常性忽略身边环境的变化与影响,盯着某个物件“发呆”很久。正是因为达尔文能够沉下心来,十年如一日对身边常见的事物进行观察,才能打破常规,形成自己的新思维、新理念。

家有经常独自发呆的孩子,家长不妨偷着乐吧!他们之所以发呆,可能是正在认真观察或是思考某件事,他们的思维处于敏捷阶段。此时,批评和质疑孩子都是下下之策,明智的做法是合理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要过多的干扰,尽可能留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小宇宙自由的燃烧。

孩子“拆家搞破坏”的行为,也有可能是天才哦!

除了爱发呆之外,孩子“拆家搞破坏”的行为,同样遭到家长的深恶痛绝。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拆家搞破坏也属于“天才基因”之一。因为“拆”这个动作,对孩子而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早期探索行为。

孩子为什么要拆家?纯粹是因为强烈的好奇心作祟。从物品表面看,孩子看不出究竟,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信息,所以才有了想法要“彻底打开瞧一瞧”。

孩子搞破坏的背后,实际上是他们认知感受的过程。他们会在拆的过程得到很多信息,一如:物品的材质、质地、组合排序等。

当孩子拆家的物品越来越多,聪明的他们会摸索、总结出一些规律,在脑海里创建自己的思维模型。渐渐地,他们不仅酷爱拆开物品,还能够原封不动将物品还原。

可别小觑了这一系列动作,要做到各种零件一一归位,不仅要求孩子有强大的动手能力,还要求他们有很好的记忆力,同时条理清晰、逻辑思维能力强大。可想而知,能敢于独立上手拆卸与复原物品的孩子,是多么的了不起。

毫不夸张地说,拆家搞破坏的孩子,智商比普通孩子要高许多。

别急于指责孩子的坏毛病,学会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

爱发呆、爱拆家……这些让家长不理解的“怪癖”行为,在家长看来是怪癖,但实际可能是“天赋异禀”。父母对待这样的孩子,更需要理性对待,跳出传统、大众的评判认知,不要只是狭隘的认定,爱读书、考高分才是聪明孩子的共性。

育儿过程,随大流是一种对孩子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存在天赋差异。

做一个负责且明智的家长,就一定要懂得因材施教,多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将孩子的内驱力挖掘出来,给予他们足够的包容、支持以及引导,让他们得以保留探索事物的激情,并且从中获得受益。

教育路上,细节决定成败,衷心希望所有的爸妈都能放低家长的身段,学会做孩子路上的指路明灯!只要教育得法,这些天资聪颖的孩子,说不定就是下一个“小达尔文”、“小爱因斯坦”“韦神”。

☀互动话题:你家孩子有没有异于常人的表现呢?你又是如何做的呢?

✿Slogan:学习不一定能让家长百分百地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但不学习一定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愿每个宝妈都能成为学习型宝妈!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
编辑推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