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都几年了,你的肚子是不是还是像怀孕的时候一样大?就连很多明星也有这样的烦恼。比如叶一茜,参加节目时就表示,自己产后肚子上的肉凸出来了,怎么运动也减不下去;演员马丽生完孩子也有同样的困惑,还有健身达人刘畊宏的老婆,三胎剖腹产后肚子一直圆滚滚的。
其实,像这种情况,大家应该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不是患上了腹直肌分离。
根据一些研究数据显示,60%-70%左右的产妇会发生腹直肌分离,超过两次(含两次)的剖腹产孕妇更是有高达90%以上产生腹直肌分离的风险。
腹直肌分离,从肉眼上看就是肚子上的肉像小山丘一样堆积起来,腹部没有力量。因为腹直肌分离本身并不会造成健康问题,即使有时候会感到腰痛、腹肌无力,也难以及时察觉。
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腹直肌分离?这种情况要不要治疗呢?
腹直肌分离什么原因
腹直肌位于身体腹部中央,腹直肌分离就是腹部中间的肌肉连接变松弛或撕裂,导致两条肌肉之间的距离增加。
一般情况下,怀孕、肥胖、剧烈运动、腹部手术、慢性咳嗽和年龄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腹直肌分离。
1.孕期:妊娠期间,由于子宫的扩张和重量的增加,可能会对腹直肌施加过大的压力,导致分离。
2.重复性的重量训练:进行大量的重量训练,尤其是腹肌训练,可能会对腹部肌肉造成过大的压力,从而导致腹直肌分离。
3.年龄增长:年龄增大也会进一步降低腹直肌的弹性,从而发生腹直肌分离的现象。因此腹直肌分离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行消失,相反如果不及时关注和治疗,将会更加严重。
4.腹部手术:腹部手术如剖宫产等也可能会造成腹直肌的直接损伤,从而导致腹直肌分离的情况出现。
5.肥胖:肥胖的人更容易导致肚子上的脂肪堆积,增加腹部受压,因而也增加了出现腹直肌分离的风险。
6.长期不正确的姿势:在日常生活中,长时间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也会使腹部受压,形成腹直肌分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些情况并非一定会导致腹直肌分离,但它们可能会增加产生腹直肌分离的风险。
腹直肌分离有什么危害
腹直肌分离就像打开了腹部中央的门,你用手指按压时会感觉到有一个“凹陷”。如果长时间存在腹直肌分离而不进行修复,可能导致腰部、腹部以及消化系统等方面的不适。
首先,许多人非常在意的直接影响,就是身体线条变得不美观。由于腹部肌肉无法有效支撑内脏,腹部会变得凸出,形成“大肚子”。腹部的松弛肉层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恢复,使得整个人的外貌看起来老态龙钟。
其次,腹直肌分离会削弱腹部肌肉功能,导致腰部和下背部承担更多压力,从而引发腰痛。
此外,腹直肌作为保护内脏的重要肌肉之一,当其发生分离时,内脏也可能受到影响,引发疝气、内脏移位、便秘和肌张力不平衡等。
腹直肌分离能够恢复吗?
对于已经有腹直肌分离的情况,恢复是否成功取决于分离的严重程度以及个人的身体状况。
我们可以用手指宽度来作为估计标准。当腹直肌两侧距离大于2个手指宽度(约2.7厘米)时,便可视为腹直肌分离。
根据分离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a. 轻度分离:2指宽度<分离范围≤3指宽度(约4厘米),腹肌没有明显松弛,但有时可能会有轻微的凸起现象。
b. 中度分离:分离范围为3-5指宽度(约4-7厘米),腹部显著凸起,但仍能感受到腹肌的紧绷感。
c. 重度分离:>5指宽度(约7厘米以上),腹肌明显松弛,腹部凸起显著,可能伴随着腰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一般情况下,腹直肌分离在1-2指范围内可以不用干预,分离2-3指的情况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通过呼吸和锻炼来恢复,例如,增强腹部肌肉训练、调整体位、避免举重等。
但超过3指以上,就需要尽早就医,并避免增加腹部力量的动作。如果分离程度比较严重,可能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了。手术可以通过缝合腹直肌来修复分离部位,以恢复腹肌功能。
产后腹直肌分离如何预防
其实是可以预防的,但预防的效果,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看。
比如在孕前和孕期一直有运动习惯的女性,预防的效果就会比较好。不过要注意在孕期要少做一些让腹部过度用力的动作,比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避免伤到肚子里的胎宝宝。
其实生孩子的过程,不论怎样都会让身体产生一些变化,腹直肌分离也是,很多女性产后都会有这样的情况,不过有的人严重些,有的人很快能自愈。但不管是哪种情况,生了孩子后,妈妈们要做的是在爱宝宝的同时,更要好好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