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被打女孩家庭已无力承担医疗费,确诊白血病,绝望中盼多活一天
资讯
发布时间:2025-11-17 来源:好妈妈育儿网 标签: 新闻资讯
曾牵动无数网友的“浙江公厕殴打案”受害女孩徐某,近日再遭命运重击。11月14日,她被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需骨髓移植,预估前期费用达四五十万元。然而,这个家庭早已因过去的暴力事件陷入绝境。

徐某的人生转折点,始于 2022 年 10 月 30 日的那个下午。根据浙江省永康市公安局 2022 年 11 月 20 日发布的《警情通报》,当日下午,19 岁的徐某在自家超市附近的公厕如厕时,遭到 19 岁男子俞某的埋伏袭击。监控记录显示,俞某用砖头击打其头部,甚至出现挖眼睛、拔舌头等暴力行为,整个殴打过程持续 20 多分钟,直至有路人发现才制止。

经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徐某被诊断为 “头部多发裂伤、鼻骨及眼眶骨折、牙齿脱落嵌入肺部”,先后经历 5 次手术,住院治疗长达 47 天,初期抢救费用就超过 15 万元。
2023 年,永康市人民法院以 “故意伤害罪” 判处俞某有期徒刑两年十一个月,判决其赔偿医疗费、后续修复费等共计 28 万元。然而,俞某家庭仅支付了 2 万元便无力承担,剩余赔偿款经法院强制执行,直至 2024 年底才陆续追回 12 万元,且全部用于徐某的面部修复、牙齿种植等后续治疗。

更难愈合的是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后遗症。徐某在 2025 年 11 月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说,三年来她频繁出现晕厥、持续性头痛,视力受损导致的外力性斜视至今未愈,“稍微累一点就呼吸不上来,根本没法正常工作”。为了治疗,家里早已将赖以生存的小超市转让,她只能一边养病一边自学,2024 年好不容易考上成人本科,却因身体原因仅读了一年便被迫休学。

2025 年 11 月的白血病确诊与治疗困境
2025 年 10 月初,徐某开始出现面色苍白、牙龈出血的症状,起初家人以为是 “长期休养导致的贫血”,直到 10 月 28 日她在家中突然晕厥,才被紧急送往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细胞遗传学分析等一系列检查(其中骨髓涂片显示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占比达 32%,远超诊断标准的 20%),11 月 13 日,医院正式出具诊断报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 细胞型)。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在 11 月 14 日的病情沟通会上解释,徐某的病情虽未达高危组,但仍需立即启动诱导化疗,待病情缓解后进行骨髓移植,“前期 4 个疗程化疗费用约 18 万元,骨髓移植及后续抗排异治疗费用预估 35-40 万元,总费用至少需要 53 万元”。
这个数字,对徐家而言如同天文数字 —— 父亲因肝硬化早已丧失劳动能力,母亲患有支气管扩张无法从事体力工作,弟弟还在读初中,全家仅靠每月 1200 元的低保维持生计。

11 月 15 日,徐某的母亲挨家挨户向亲戚借款,却屡屡碰壁。“之前为了给孩子治伤已经借遍了亲友,现在大家都怕了。” 她在接受极目新闻采访时声音颤抖,“医生说 11 月底前必须开始化疗,否则病情可能急转直下,可我们现在连住院押金都交不起。” 而躺在病床上的徐某,在得知治疗费用后,曾偷偷删光了手机里的本科教材照片,对母亲说 “要不放弃吧,别再拖累家里了”,这句话让母亲当场痛哭。

无房无存款与病弱的双亲
徐某家庭的困境,是多年疾病与意外叠加的结果。根据 2025 年 11 月永康市象珠镇社区居委会提供的家庭情况说明,徐某一家户籍在永康市象珠镇农村,父母均为小学文化,2018 年前靠经营小超市维持生计。2019 年,父亲被确诊肝硬化,多次住院治疗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下 8 万元外债;2021 年,母亲又查出支气管扩张,每月药费近 600 元,家庭经济彻底陷入绝境。
2022 年的殴打事件,成了压垮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支付徐某的抢救费用,父母不得不以 5 万元低价转让了经营多年的小超市,此后全家一直租住在镇上一间 15 平方米的民房里,月租金 350 元。“冬天没有暖气,孩子经常冻得睡不着,但我们实在租不起更好的房子了。” 徐某的母亲说,家里每天的伙食费控制在 20 元以内,徐某确诊前一年多没买过新衣服,唯一的营养品是亲戚送的鸡蛋。

更让人揪心的是医疗保障的缺失。由于父母的低保待遇仅覆盖基本门诊费用,徐某作为成年子女未纳入保障范围,此前的外伤治疗已耗尽所有报销额度。永康市医保局工作人员在 11 月 17 日回应称,其白血病治疗可享受居民医保 60% 的报销比例,但需先垫付费用,这对连住院押金都凑不齐的徐家而言,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从网络求助到实际援助的微光
徐某的遭遇在 11 月 14 日经其个人社交账号发文求助后,迅速引发全网关注。11 月 16 日,# 永康被打女孩确诊白血病 #话题登上热搜,截至当日 18 时,阅读量突破 3.2 亿,网友留言超 20 万条,不少人主动询问捐款方式。
11 月 16 日下午,永康市慈善总会为徐某开通专项捐款通道,截至当日 24 时,已收到捐款 12.8 万元;永康市象珠镇政府启动临时救助机制,送来 5 万元救助金,并协调医院减免部分床位费。更让人暖心的是,当年救治过徐某的医生自发组建专家群,联系浙江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主任远程会诊,制定化疗方案,“争取用最经济的方案达到最佳疗效”。

民间自发的援助持续汇聚。永康本地 12 家餐饮企业联合发起 “爱心送餐” 活动,承诺每天为徐某家人提供三餐;杭州一位匿名企业家通过医院账户转账 10 万元,附言 “好好治病,未来还长”;还有网友整理了她的病情资料,在骨髓捐献平台发起配型求助,截至 11 月 17日已有 37 人报名配型检测。
徐某更新社交动态:“今天收到了很多爱心款,医生说下周就能开始化疗了。” 她晒出的照片里,床头柜上放着病友送的绘本,脸上露出了三年来第一个轻松的笑容。她在文中写道:“我会好好吃饭、好好治疗,等病好了,想重新考上大学,做个能帮助别人的人。”

结语
截至 2025 年 11 月 17日,徐某已办理住院手续,等待首次化疗。但后续的骨髓移植费用仍有 30 万元缺口,社会援助仍在持续进行中。这个历经磨难的家庭,正在无数陌生人的帮助下,与命运艰难抗争。徐某那句 “多活一天也行” 的愿望,不仅是对生命的渴望,更折射出普通家庭在大病与意外叠加下的脆弱,也让更多人关注到 “暴力事件长期影响” 与 “大病医疗兜底保障” 的现实议题。
参考信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