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网友自称新冠"二阳",有孩子的家庭该如何做好防护?

发布时间:2023-05-22

网上关于“二阳”的消息是越来越多,据悉,某网站的健康平台上,针对新冠的问诊数量已经达到了20万多人次...

网上关于“二阳”的消息是越来越多,据悉,某网站的健康平台上,针对新冠的问诊数量已经达到了20万多人次,而在某搜索引擎上,单日搜索新冠相关消息的人数已经超过了2000万,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就开始担心“二阳”的大规模出现。

“二阳”真的会像“初阳”一样大规模出现吗?

人们最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二阳”到底会不会真的大规模到来,毕竟新冠疫情的出现,将会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人,还有生命威胁。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二阳”或将会到来,但其规模性和危害性,在近期可能并不会特别庞大。

由于我国超10多亿人口都已经做好的新冠疫苗的接种,所以我国的大环境已经接近“群体免疫”的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被大大限制,新冠病毒的传播流畅性也会被阻碍。

并且,我国大多数人在疫情刚放开的时候都已经感染了新冠,身体内已经产生了足够的针对性抗体来对抗新冠,所以进一步限制了新冠“二阳”的出现。

不过,新冠病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在的新冠病毒大多是“XB B系列”,相较于之前的病毒拥有更强的传播能力与免疫逃逸能力。

也就是说,它更容易传播,且更不容易被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现。另外,现在距离“初阳”已经过去将近半年时间了,专家称,患上新冠之后,体内产生的抗体一般能够保护我们4个月~6个月的时间,而一些患病比较早的人群,当时产生的抗体已经开始衰弱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二阳”的大规模出现将更具可能性。

虽然目前的“二阳”不如“初阳”,但某些地区规模并不算太小

目前,全国多地已经迎来了“二阳”,相信有些人在网上已经看到了相关的信息,全国有多个地区已经迎来了“二阳”的高峰期。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二阳”的高峰相比“初阳”来说,还是“不够规模”的,但是单独来看的话,其规模并不算太小。

据悉,在一些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感染者明显增加,虽说目前尚未有确切的数据支持,但是这些地区的很多网友都表示,自己身边多名亲友都已经感染了新冠。

李侗曾也表示,近期接诊的新冠感染者明显增加。另外一家三甲医院呼吸科医生表示,近期新冠患者较多……

另外,医生们还发现一件事,就是这些新冠患者中,首次感染新冠的人数占比较多,二次感染新冠的人数占比很少,且二次感染患者多为年轻人。

二次感染患者占比很少的这个情况,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二次感染患者多为年轻人这个情况,就有点微妙了。

按理说,年轻人的身体素质普遍是比较强的,但是却是“二阳”的“主力”,这究竟是为何呢?

为什么“二阳”的年轻人居多?

其实,年轻人在“二阳”的比例中占比较大,多是因为这几个原因:

①喜欢出游:年轻人更喜欢出游,比如五一期间出行的几乎都是年轻人,而高频的出游将会大大增加人们接触病毒的几率。例如单单五一假期这一周,传染病病例就被发现了一万多例。

②过于自信:年轻人的身体素质一般都比较好,而儿童与老人的身体素质一般相对较差。所以,不少的年轻人就过于“自信”,觉得自己不容易被感染,从而忽视了一些防护措施,导致感染几率增加。

③需要交际:年轻人肩扛各种压力,需要上班、照顾家人等等,所以其交际频率也是很高的,而交际行为也会大大增加感染的几率。

所以,“二阳”的人中,年轻人才会占比较大。

“二阳”来临,感染的人数越来越多,要做好防护,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

“二阳”的年轻人较多,其实就多是因为年轻人疏于防范的原因。

新冠病毒的危害性虽说不断变小,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它仍旧要比流感强很多。

比如有些有基础病的人感染新冠,仍有重症和死亡的可能。人们感染新冠之后如果不注意休息保养,仍旧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等等。

它本质上仍旧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我们不可不防,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更要是要重视。

首先,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防疫习惯。比如注重个人的卫生情况,主要是勤洗手、不揉眼等,再比如出入公共场合要戴好口罩,尽量不去人多、封闭的地方,无必要不去医院等。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健康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等,以增强我们的体质,强化 自身的免疫能力。

最后,就是要积极接种疫苗。当然,要在自身条件符合接种条件的情况下,毕竟接种疫苗以后,感染的症状也会比较轻一些。

另外,如果不幸感染新冠,我们要注意不可忽视,也不需过于恐慌。

新冠属于“你注重,它就轻。你忽视,它就重”的疾病,只要在感染新冠之后,好好休息,保持心情愉悦,正确用药控制症状,别犯了患病期间的禁忌,身体就能健健康康的。

结语

“二阳”已经悄然来临,多地或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感染高峰,所以,我们依旧要保持良好的防疫作风,重视新冠问题,做好个人防护,让新冠病毒“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猜你喜欢
新冠病毒
编辑推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