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急性子的孩子(小孩脾气暴躁易怒怎么办)
育儿知识
发布时间:2025-01-12 来源:好妈妈育儿网 标签: 家庭教育
有些孩子在跟着家长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由分说地就要家长买,家长不买的话,孩子就开始撒泼哭闹发脾气了,这种情况着实让不少家长头疼。
小柔这一天就带着自己的宝宝去准备年货,到了商场的时候。
因为临近年关,商场里气氛是比较热闹的,而小家伙顿时就被这样的氛围给吸引了,不停地东张西望,突然之间就看到了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个洋娃娃,于是就让妈妈给自己买。
而小柔看到那个洋娃娃之后,却发现这个洋娃娃家里面已经有一个了。
于是就拒绝了宝宝的要求,这下宝宝可不乐意了,脾气立马就上来了,不买就生气、不买就哭闹,可把小柔给急坏了。
最终无奈之下,小柔不得已给宝宝买了那个洋娃娃。
这样的事情,其实小柔遇到好多次了,但是却总是没能够说服孩子,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小柔所采用的方式不正确。
小孩子出现“急性子”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很多家长采用的应对方式并不是很正确,这也就导致了无效教育的发生。
1)马上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
小柔的宝宝刚开始出现这种情况时,小柔觉得孩子要一个东西嘛,没啥大不了的。
并且自己也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宝宝哭闹生气的样子,感觉很心疼,于是常常马上满足了宝宝的无理要求。
小柔觉得,自己满足了孩子的要求,这件事儿就过去了。但是对于宝宝来说却并不是这样。
宝宝小时候的个人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并不会去全面地寻找最佳处理方式,而是选择最有效的处理方式。
也就是说,当宝宝发现自己的哭闹,能够在短时间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会认为这种方式是最有效的,从而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即:一有需求就会哭闹的“急性子”。
家长的这种立即满足的做法,不但无法让孩子变得脾气好,还会助长孩子的坏习惯养成。
2)采用欺骗等方式糊弄孩子
小柔发现在满足了孩子的要求之后,宝宝的行为不但没有收敛,还出现了愈演愈烈的趋势,于是就采用了另外的一种方式来对待孩子的需求,即哄骗。
比如之前小柔带宝宝去超市的时候,宝宝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小柔就哄骗宝宝说这个玩具不卖、不好、买了玩具会倒霉等等。
但是在后来,宝宝发现事实和妈妈所说的其实不一样。
在经常遭受妈妈的欺骗之后,宝宝开始变得对妈妈不信任了。
之后,当自己有需求,妈妈再次表现出不打算立即购买的意思之后,宝宝就会展现出更坏的脾气,大哭大闹,比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哄骗的方法无效之后,小柔只得再次满足宝宝的无理需求。
哄骗孩子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很多家长却喜欢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可能会导致孩子对家长充满不信任,严重降低家教效率。
3)给孩子讲道理,但方式不对,没有耐心
给孩子讲道理是比较柔和与有效的方式,但是却需要家长掌握正确的方式。
小柔在经历了多次失败的教育之后,就想要静下心来给宝宝讲道理,但是却仅仅采用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并且在遭到宝宝的拒绝之后,小柔并没有坚持下去就服软了,最终也造成了无效教育。
不仅如此,宝宝因为妈妈的耐心不足,发现自己可以用“急性子”行为解决几乎全部的问题,这让宝宝的脾气变得更加糟糕了,在平时稍有不顺就有可能会发脾气。
讲道理的方式原本是正确的,但是要注意讲道理的方式,结合行为、氛围与场景,不可只采用语言说教这一种方式,否则会遭到孩子的反感,并且讲道理时也要做到持之以恒。
与“急脾气”相对应的是什么?是慢性子,所以,在面对孩子的“急脾气”时,家长要注意慢,不仅要慢,还要“装”。
●慢
慢点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才不会乱提需求。
孩子在出现某种需求的时候,家长不要马上满足,而是视情况进行延期满足,如果孩子觉得自己的需求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就可能会放弃需求。
比如小柔之后受到朋友的指点,在宝宝表达出自己的需求的时候,小柔会告诉宝宝,让宝宝等一下。
而宝宝在等待期间,有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需求并不值得自己去等,于是就放弃了这个需求。
另外,当宝宝经历了等待之后,才会明白单靠哭闹、着急是无法满足需求的,就会逐渐地改掉自己的“急脾气”。
●装
面对孩子的不合理需求,家长要“装”一下
不过,小柔在更改教育方式的初期,并不是那么地顺利,于是,小柔就采取了“装”的办法。
宝宝在向小柔提出要求的时候,小柔故意装作听不到、看不到等等,或是忙着别的事情腾不开手。
这样宝宝就处于一种必须等待的阶段,宝宝也会在这个被动等待的过程中,逐渐明白自己的“急脾气”,对于需求的立即满足是效果不大的,从而就会逐渐地减少“急脾气”行为。
写在最后
孩子的“急脾气”其实都是被家长“惯”的,孩子本身其实并没有错,每个孩子都会寻找最高效地处理问题方式,可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处事行为。
所以,要让孩子摆脱“急脾气”,主要还是要看家长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只有让孩子感受到“急脾气”是无效的,孩子才最容易去改掉这样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