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鸡飞狗跳,真是一碗水端不平吗?父母态度是关键
育儿知识
发布时间:2022-12-16 来源:好妈妈育儿网 标签: 家庭教育
孩子的“恶”,能残忍到什么地步?
殴打、踩头致出血,还把“犯罪记录”发到网上大肆宣传!
有的施暴者事后甚至很轻蔑的说:“我未成年,你能拿我怎么办?”
为什么他们会如此肆无忌惮?
难道“未成年”这3个字真的可以当他们的保护伞?
受害者父亲的一封信:
“扒光衣服”“筷子插下体”
很难想象,这位父亲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愤怒和痛苦。
不是小编故意夸张,校园霸凌的影响真的很深远,也千万不要小觑!
很多人都认为小孩子间的打闹吵架没什么大不了。
如果是几岁小孩间的打闹,或许真没什么,家长领着互相握手言和就好了。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还不能理解什么叫霸凌,可能你抢走我的玩具,你就是“坏人”,我必须“打你一下”。
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情感需求,同伴关系是孩子最重视的关系之一,也就是和相似年龄段朋友之间的相处。
9-12岁的他们特别在乎友谊,害怕孤独,并且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这个时候,一旦出现被孤立,被欺凌的现象,孩子就会特别痛苦,会对自我产生怀疑。这需要家长足够重视!像开头提到的案件,仅是冰山一角:
5名学生将一名男生困在楼梯里拳打脚踢,
棍子、皮带轮番上阵,
甚至用脚狠狠踢向男生脸部,木棍打在男生头部。
来源网络,侵删
安徽黄山市,一位高三女生被班上男同学下春药,
仅仅因为她是同性恋,要看她倒霉出丑。
随后女生父母要报警,
三位主谋男生却继续威胁要用砒霜下毒!
最后也仅仅是记过处分......
作家郑执曾说过: “成年人的恶是复杂的恶,孩子的恶才是纯粹的恶。”
看完下面这件事,你或许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15岁的女孩,跟妈妈说去跑步,
结果从6楼一跃而下,
骨折、胰腺永久性断裂、多器官损伤,
经过3个月的抢救,才捡回了一条命。
生活中,她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正因为优秀,她遭到了某些同学的嫉恨、排挤。
被骂“绿茶”、“恶心”、“去死”...受尽折磨的邵一卜选择了轻生。
事件发生后,有网友问:这算校园暴力吗?只不过是被同学骂了,都没动手……也能算霸凌?
当然算!
侮辱、造谣、传播、孤立、排挤……言语上的攻击如刀剑穿心,比身体破皮更折磨!
而正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恶,就能轻而易举地要了一个孩子的命!
在日本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连放十天长假后,日本的部分学生纷纷自杀。
正当日本媒体议论的热火朝天时,一位男生说出了真相:
“对于被霸凌的孩子来说,(假期后上学)就是一种恐怖。”
就连这位男生自己也因为被霸凌,好几次打算自杀。
理事长奥地圭子也曾说过:“暑假、春假、黄金周后不上学的同学绝对会变多,让人遗憾的是,这也是自杀的孩子变多的时期。”
他们宁愿死,也不愿回到学校。
霸凌,不是小打小闹,不是小题大做,而是每位孩子心中的噩梦。但却不知道哪件琐事,会成为你噩梦的开始。
知乎上一位受害者留言说:“他们欺凌完我能顺利离开,只有我被无尽的恐惧困在里面,十五年都没有走出来。”
被霸凌者的煎熬和恐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身上的伤口会愈合,眼里的泪水会风干,但心里的恐惧和无助,他们用一生可能也无法治愈。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说,别把校园暴力这件事太夸大。
我想用一位用户的高赞留言,来回答你:
“被打死的学生没法来说话;
被欺负了造成心灵创伤的学生也很少愿意提起;
欺负过其他人的学生也不大会在网上炫耀;
所以你才会觉得很宁静。”
这些能被爆出来的占极少数,校园里到底还潜伏着多少凶手?我们不得而知...
而家长真能做到及时发现孩子被霸凌吗?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
你或许不知从何时开始发现孩子变了,却认为是理所应当:
胳膊上多了一块淤青,
他只是胆怯地告诉你,是回家路上不小心摔的;
变得每天都不爱说话,
你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学习压力太大了。......
亲眼看着他一步步崩溃,直到“末日”来临的那一刻。你所有的懊恼、后悔,也都太迟了。
或许这就是校园霸凌的残酷→暴露在阳光下的罪恶,大多数人却看不见。
为什么有些被霸凌的孩子,宁愿选择逃避、自杀,也不想向家长、老师求救?
因为他们的求助,换来的只有失望。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有下面这些异样,就要及时沟通,让他知道父母是他的“靠山”,是可以百分百相信的人,并找老师或者对方家长进行协商处理。
如果已经构成了不仅是心理,还有身体上的重大伤害,就要及时报警处理!
有些家长会觉得报警处理太丢人,选择私了。
你坚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是促使霸凌事件的再次发生!
如果孩子遇到危险,告诉他们先别慌,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会受到法律严厉的制裁,也会为此付出代价。在能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声呼喊求救。
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家长、老师反映情况,向警察申诉报案。
也可以给孩子报一门武术,能做到出门在外保护好自己。
如果有能力的话,也请不要让孩子当旁观者。
除了要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我们也应该避免孩子成为施暴者。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容易培养出暴力的孩子?
1、原生家庭的影响
很多孩子身上的暴力行为其实是向父母学的!
有的父亲动手打母亲、或是父母打孩子、或者父母亲总用拳头解决问题...
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孩子就会觉得:“爸妈也打人,那我也可以这样对别人!”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叛逆心会更重,这时就极可能“控制”不住。
所以,要在青春期之前就做好引导。
2、父母的完美主义
一位3岁多的孩子冲着妈妈拳打脚踢发脾气,你是不是很吃惊:“这么小就有暴力倾向了?”
其实很正常,因为孩子和成人一样,压抑久了,总会爆发。
让孩子事事做到完美,毫无喘息的余地,一旦出错就满是抱怨和批评,换做是你,你能不崩溃?
你工作时被领导批评还有点小情绪呢,孩子怎么可能会没事?
要记住,人不会无缘无故地暴力,家长首先应认识到根源在哪,才能“对症下药”。
3、缺乏陪伴
要我说,孤独很有可能成为暴力的土壤!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忙于工作,给予孩子高质量陪伴的时间太少了。
缺乏陪伴、内心孤单的孩子,用极端的方法处理事情的几率更高。因为他们很想引起父母的关注。
对孩子而言,留守式的家庭氛围也算得上是“冷暴力”了!
我们的社会,学校也应该多重视、快行动,毕竟校园应该是孩子的成长乐园,而不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灾区”!
而家长能做的,除了给孩子保护外,还要告诉他们并坚信:暴力解决不了问题,求助一定能得到回应!